《仙海蓬莱传》是我完成的第二部小说,自二零一四年二月中开始创作,至九月末正式截稿完成,历时七个多月。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,它应是我第三部创作的小说:第一部是我在高中就完成的中篇《偷钱》,第二部是我大学第一次尝试的长篇《天罡七星传》,第三部才是这部《仙海蓬莱传》。 说起这部小说的创作,也算是机缘巧合了,其实它本是一部“无心之作”。在二零一二年创作长篇历史武侠小说《天罡七星传》的时候,我突发奇想,欲写一部中篇小说作为《天罡七星传》的前传,这便是《仙海蓬莱传》的起源了。今年二月,这个搁置了许久的想法我才开始付诸实施,一直写将下来,不仅突破了中篇的字数限制,还给写成了六十多万字的长篇,最终才有了这部小说。 《仙海蓬莱传》确实是《天罡七星传》的前传,不过二者的历史年代相差二百多年,最多不过称《仙海蓬莱传》为《天罡七星传》的背景罢了。但是《天罡七星传》确实是创作在先,我当时已经写了十五万字,突然想写《仙海蓬莱传》,就把《天罡七星传》放下了,转身投入到新小说的创作中。现在,我又重新对原来所写的《天罡七星传》进行修改和续写,希望把二者更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,不过尚不足五万字。 《仙海蓬莱传》是长篇历史武侠小说。谈起武侠,我总有一种莫名的情缘,我一直认为,只有和真正的历史结合起来的武侠才更具可观性,才更具真实性,就像金庸的《射雕英雄传》,整部小说围绕着宋、金、蒙古的那段历史展开,让人觉得这就是历史,也让人觉得这就是演绎。我的这部小说确实也是跟历史紧密结合的,讲述的是唐朝末年动乱里的武侠。常言道:“乱世出英雄。”孙志通就算得上是乱世中的英雄了。 《仙海蓬莱传》是完完全全以历史上王仙芝、黄巢起义的真实事件为背景的,同时也是按照这条线来写的:孙志通虽然多半都在行走江湖,但是几乎每到一处,都会有人跟他讲述起义军的发展动态以及同时期唐朝、南诏国、吐蕃、日本等政权的情况。除了以真实历史为背景,我还把大量的历史真实人物写到了小说中来,如大唐国师杨筠松、得道高僧兴化存奖、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的生父段宝龙、八仙中的韩湘、少林方丈行钧禅师等,历史上都是确有其人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少林方丈行钧禅师,我查阅了少林寺官网,发现他在小说中的那个年代确实为少林一派的住持。 整部小说有将近二百人,可我唯独喜欢白春英一人。由于人物甚众,不能把所有的人物深刻地刻画出来也是在所难免,可是众多人物里,我只认为白春英这个角色算是我写得比较突出的了:她有时是个心狠手辣、杀人不眨眼的魔头,有时是个凶悍霸道、冷若冰霜的“汉子”,有时却又是个柔情似水、敢爱敢恨的娇女,虽然不是女主角,虽然不如女主角柳婉儿聪明貌美,但在我心里实却比柳婉儿还要迷人。 我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“一人即三人”、“三人即一人”的手法,把三个不同的人莫清竹、洪千河和洪晋宁最后写成了一个人。各种小说中把俩人写成一人的应该不在少数,写三人的我还没有见过,于是想突破一下自己。这也是整部小说结局时较为出人意料的一个地方。 说到结局,我有时也在想,孙志通的命运难道一定要回到蓬莱岛去生活吗?思来想去,总觉得也只有如此安排才算合理,再无它法了:首先,在大唐朝廷方面,他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“反贼”,而且朝中权贵王铎之子王书忠和他之间的仇怨也根本就无法理清,留在中原,朝廷正统不会允许。其次,在起义军方面,黄巢曾以藏毒的手镯相赠,可见黄巢只会利用他,而不会如他所愿,为天下苍生百姓造福;朱温野心勃勃、阴险狡诈的丑陋嘴脸,更叫他觉得不堪,所以义军也是待不得的。最后,于武林中人而言,尊师重道甚为重要,但是孙志通却用“幻影刀”亲手杀了自己的师父,纵是他师父罪大恶极、人所公愤,弑师之名终是难以抹去。算来避躲蓬莱岛可谓是上上之选了。但是我永远都不会做一个绝情的作者。在小说结局处,我还暗示孙志通将会带着柳婉儿常回中原,另一部小说《天罡七星传》中也会有续加的内容,因此来说,蓬莱岛只是孙志通的居所,他并不是无路可去才隐居于此的。 但是这部小说还存在颇多不足,比如孙志通和柳婉儿的感情,我处理得极是不当,显得颇不自然。这些不足之处都是亟待改正的,只有等待我下次修订的时候再进行了。 刘洋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于辽宁大学
|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xs.sjk.liuyang.ln.cn
Copyright © 2022.11.18-2025 了夫网站